上海耐候鋼在今后應如何研究與發展
關注過耐候鋼的朋友應該都知道,我國是從60年代開始進行耐大氣腐蝕的各種含Cu低合金鋼的研究、開發工作。據上海耐候鋼了解,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,國內鋼鐵開始重視國內耐候鋼的開發,研制出09CuPTi等系列耐候鋼。我國Cr、Ni、Cu資源相對豐富,從1978年以后開始仿制國外的耐大氣腐蝕鋼號,采用了Cr、Ni等元素(主要仿制Corten-A /B)。目前國內耐候鋼研發牌號較多,國內大型國企一般均具備了開發研制上海耐候鋼的技術能力,近幾年發展較快。國內耐候鋼的主要強度級別(235、295、315、345、355、420MPa)在鐵路車輛和集裝箱(標準強制),橋梁和塔架等結構鋼(目前非強制)。
今后國內研究方向:
1、提高傳統耐候鋼的強度:包括鐵素體+珠光體鋼和低碳貝氏體鋼,500MPa以上的,用于海洋工程、橋梁建筑,降低鋼結構自重,提高耐蝕性能。
2、開發耐海洋大氣腐蝕鋼:目標是耐候性能要高于Corten-A系列。
3、開發高耐候性能的鐵路耐候鋼,在現在的基礎上提高30~50%。
4、低成本上海耐候鋼的開發:用于滿足一般結構件的耐候性能要求。
5、特殊性能要求的上海耐候鋼:除強度、耐候性能、成本外,還需滿足其它力學性能要求,如良好的焊接性能、沖擊韌性等。